协会携手热播电影《妈妈!》关注阿尔茨海默病人群
Time:2022-09-22
这群人被擦去了与家人、朋友的记忆
我们该如何和他们相处,延缓他们忘却世界的速度?
电影《妈妈!》杭州阿尔茨海默公益专场
影片《妈妈!》目前在全国影院热映 ,早前,受影片方和协会理事单位合煊咨询的邀约,9月3日,协会常务副会长牟晓军、党支部书记沈小平代表协会,带领会员单位代表们走进联瑞影业特地准备的影厅,提前观影,导演、主演、监制等剧组主创人员亲自从北京到达影厅会面互动交流。
9月3日当天,杭州的天空因为台风的临近飘着小雨,凉风阵阵,之前的暑气已经烟消云散。这一天对于不少从事着养老工作的人来说,却过得特别有意义。在国大城市生活广场的纷腾电影生活馆内,电影《妈妈!》的杭州阿尔茨海默公益专场活动正在这里展开。
《妈妈!》讲述了85岁妈妈照顾65岁阿尔茨海默病女儿的动人故事。
细腻刻画一对老年母女用爱抵抗遗忘的亲情故事。影片中,两位老人在生命中旅程彼此守护相互成全,用顽强的意志力对抗病痛与衰老。“妈妈”,最简单的两个字,却有着最深厚的情感与哲思,真挚的母女亲情和深刻的生死议题将引发大家思考。
吴彦姝饰演的85岁妈妈原本瘦小孱弱,但得知奚美娟饰演的65岁女儿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后,为照顾女儿重新振作,用陪伴与呵护延缓病魔对女儿的伤害,
作为国内首部正视阿尔茨海默病的电影,不仅真实展现患病过程及症状,更对患者与家属的困境细致刻画,颇具真实力量与现实意义。影片中这对退休教授母女用爱对抗遗忘,尽显生命的尊严和体面,也将勇气和希望给予观众,将如何面对老去与离别的思考延至观众心中。
两位国家一级演员默契配合,将各自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吴彦姝也因此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的殊荣。
为什么要做在杭州做一场阿尔茨海默公益专场活动
这部几乎全在杭州取景的电影,看着让人亲切。电影在浙大华家池校区取了很多景,把这里拍得非常漂亮,成了网红打卡点。两人在湖边的长廊里吃冰淇淋,奚美娟饰演的“女儿”因阿尔兹海默病越来越严重,认不出妈妈的一场戏,是在华家池的紫荆藤架的绿色长廓里拍的。
而两人的老房子则在西溪路上的杭大新村,片中奚美娟来到老屋,寻找儿时与父亲的记忆。电影还出现了邵逸夫医院外景、大运河、拱宸桥,以及有三百年历史的茅家埠上香古道上的通利古桥等地。
今年浙江省把“设立老年认知障碍专区”作为全省为民办实事项目对老年认知障碍人群和家庭非常重视,根据影片里的患者和家属这样的情况,我们有研究机构、学者、机构照护者、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社区居家上门服务者、医生、护士、志愿者、传媒等,正如副会长牟晓军说到,我们从政策制定、医疗、康复、照护、社会支持、大众传媒等多维度,为这样的家庭提供支持和助力,形成老年友好和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的氛围,让这样的人群在我们浙江,即便得了认知症也要好好生活。
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浙江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合煊咨询、浙江省婚姻家庭协会、杭州女企业家协会、浙江遗嘱库等单位相关代表,以及董红亚、候二朋、赵胡明、陈炜、陈斌华等学者研究员,媒体记者都悉数到场。
另外,在水一方、金色年华、中大金石、橡树老年病医院、佰乐时光、椿龄荟、嘉科、中信养老、太保家园、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万科随园、乐龄家、广宇安诺等众多为老服务单位的领导、照护者团队,被照护者和家属们也受邀作为代表参加了观影活动。两小时的观影活动,虽说时间不长,但是对于在场的人触动极深,代表们也在现场和主创团队进行了互动。
观影者代表医生陈斌华,影片中演员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表现、情感都把握得很好。他觉得,再好的演员也不能演出真实的患者,但这次已经无限接近了。期待影片的上映,能让更多的人在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寻求专业的帮助。
观影者代表照护者冯怡,这是一部非常震撼的影片,把认知症障碍人士和家庭照护者表现得自然生动感人,影片对宣传认知症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认知症人士和家人得认知和理解很有帮助,得阿尔茨海默病的这个人比阿尔茨海默病本身更重要。
观影者代表照护者徐春然,作为一名一线的养老护理工作者,非常有幸可以参加《妈妈》电影的观影活动,在观看过影片后,也是有了深深的感触。电影台词不多,细节生动,让我感觉到阿尔兹海默病老人需要我们提供更精细的服务。虽然老人是失智,但是他的情感还是非常丰富的,他们不仅需要生活上的帮助,更需要情感的支持。他们需要更多的宽容、爱和接纳。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做简单的病人,也不能过度地把他们当做病人。我们需要积极充电,希望用专业的知识为去失智群体和她们的家属带去帮助,为他们带去温暖和尊严。养老护理,我们一直在路上。
现场,观众不仅对两位主演精彩表现反馈热烈,更大赞影片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呈现之细致,突破了自己的认知,“原本知道这个疾病,却不知道它对患者和家人的伤害那么大”。
多位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家属、照护者、社工、以及医护人员等到场支持,认为影片细节之具体让他们震惊,仿佛自己的生活被搬上了银幕,“女儿有一句台词令我印象深刻,她说觉得自己越来越远了,得这个病就是这样的,你能感觉自己正在不属于自己,我很欣慰主创捕捉到了这一点,也谢谢对我们的关注。”
还有患者家属说,“妈妈这个角色,是无数个照护者的真实写照,导演一定体会到了我们的难处,没有亲情很难坚持”。现场另有医护人员肯定电影的呼吁作用,能让全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病更加关心,更加理解,让潜在的患者及早发现与干预。
2021年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现状与发展报告》和《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指南》中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老年痴呆患者约有1507万,预计2030年将达2220万,发病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认知症照护也成为老年照护领域的焦点。
阿尔茨海默病不仅会影响一个家庭,更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有应对的措施。据了解,国家卫健委曾在2020年刊发了《探索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确定了试点地区到2022年的工作目标,包括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建立健全老年痴呆防治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社区管理、医院管理相结合的预防干预模式,社区(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80%。
然而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工作在我国的普及率仍然不高,《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诊疗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近6成患者在出现症状后才首次就诊,而体检或认知筛查发现问题后进一步明确认知障碍的患者仅为10.06%。因此,组织本场活动的初衷,也是希望社会公众能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更好的认知,为推动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照护工作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影片在全国公映后,各家机构纷纷组织集体观影,并写下了观后感、记录了观影视频,也可以投稿给到协会秘书处,选取刊登。
热门文章